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旅游动态 2012 第16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4-11 [来源]:必赢565net官网 [浏览次数]:

内部交流资料仅供参考

旅 游 动 态

2012年第16期(总第二十九期) 2012年11月5日

必赢565net官网旅游研究所主办 星期一

本期导读:

l 河北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l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有可为

l 国内游组团社和地接社合同示范文本发布

河北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日前在河北省旅游局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强宣传文化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合作,进一步强“魂”健“体”,推动文化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跨越发展。

艾文礼强调,要以长远眼光、创新视角和市场的方法,寻找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点、产业交叉点、产品交汇点和企业互动点,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大格局。要合力打造重点文化旅游产品,策划实施一批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重点项目,培育壮大重点文化旅游企业,推广特色旅游品牌。艾文礼指出,旅游业的软硬件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旅游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动员大会精神,为改善“两个环境”贡献力量。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善行河北”活动中来,练好文明内功,进一步打造诚义燕赵、善行河北品牌,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有可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呈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对推动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位、精神价值和人文含量,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心资源。

旅游景点往往凝固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这是旅游的第一资源,旅游过程本质上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是感知文化、品味文化、鉴赏文化、体验文化、享受文化的经历,是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的文化体验。旅游是文化之“体”,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把群众潜在文化需求转变为现实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途径。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旅游实践中。通过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文化之“魂”广为弘扬、传之久远、生生不息。离开了文化之“魂”,旅游之“体”就失去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即使形式上热热闹闹,也会因为缺少品味和内涵而失去魅力和生命力,最终失去对游客持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离开了旅游之“体”,文化之“魂”就失去了有效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其精神价值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正在中华大地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其一,有利于把促进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璀璨夺目、极其丰富的文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重大文化遗产地、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抢救保护,推进博物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大量的文物资源、文化古迹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强大动力。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既展示了当地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地域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又催生了旅游衍生产品,带动了配套服务业的共同发展,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实践证明,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与旅游相结合,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相结合,通过旅游市场推动产业化,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积极、最有效、最可持续的保护传承方式。例如,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形成26个剪纸专业村、1100个专业户、3.6万从业人员的规模,产品涵盖八大类6000多个品种,销往世界各地,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其二,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帮助更多群众共同富裕。一些旅游景区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资源缺乏,发展地方经济举步维艰,而文化与旅游结合,给当地群众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其三,有利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景区评级的重要内容,带动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服务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文化氛围、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的极大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画卷。

其四,有利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韶山、井冈山、延安等革命遗址,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又是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革命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红色旅游,是旅游百花园中艳丽的奇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创新举措,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既把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留下的历史遗迹牢牢凝固在中华大地上,把我们党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地植根于全国各族人民心田中,又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使红色旅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发挥了很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与旅游结合,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沟通,增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密切了民族感情。由此可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好处多多、不胜枚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重大意义,积极利用各地悠久历史文化、丰富红色文化、浓郁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旅游文化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兴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更大贡献。(载于10月31日《人民日报》)

国内游组团社和地接社合同示范文本发布

近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内旅游组团社和地接社合同(示范文本)》,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行示范文本。

据了解,《国内旅游组团社和地接社合同(示范文本)》以旅游实践为基础,以相关法律为依据,明确了国内旅游组团社和地接社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对于规范组团社与地接社的合同关系,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工商总局在“关于印发《国内旅游组团社和地接社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行示范文本的重要意义,将推行示范文本工作与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示范文本的宣传、推广工作。

主编:孙振杰 电子邮箱:tourismtrends@126.com

地址:必赢565net官网 欢迎各位师生投稿、提供相关信息!